养青蛙要注意哪些事项 1、在下定决心养殖之前,应全面掌握好青蛙、苍蝇、蚯蚓、黄粉虫、EM生物等全面养殖技术,技术是生产的核心力量,是成功的基础,没有掌握好全面的青蛙养殖技术,就不要盲目行动,这样会得不偿失。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,环境安静,地势稍高不被水淹的地方建场。 2、青蛙是以虫为生,主要扑食活性昆虫为食,在人工养殖青蛙的情况下,也要着手发展人工养殖一些活性昆虫,但较方便也较快捷的手段还是养殖蝇蛆、蚯蚓、黄粉虫等,但在养殖之前,一定要做好饵料生产工作,有句裕话说:兵马未到,粮草**。 3、各项工作做好后,应准备好青蛙的种子,青蛙繁殖期是每年的3-6月,所以在产卵之前,应充分准备好青蛙的种子,为高产打下基础。 1、蛙卵:青蛙的繁殖的时间大约在每年四月中下旬,在生殖过程中雌雄蛙抱对,雌蛙排卵,同时雄蛙排精,精、卵即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,避免了时间差,大大提高了受精率。 2、蝌蚪: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,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,外形似鱼,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。当蝌蚪成熟了后开始脱变,渐渐长出四肢。 3、幼蛙:蝌蚪经过变态发育长出四肢,尾部被吸收,上岸生活,由于生理和环境都发生变化,生命力很弱,适应环境能力差,如环境干燥,烈日曝晒,大雨拍打等都会使其死亡。 4、成蛙:幼蛙经过一系列的生长长成成蛙,其皮肤裸露不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,因此一生离不开水或潮湿的环境,怕干旱和寒冷,所以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多雨地区。 青蛙的养殖条件 1、温度:青蛙生长适温为20~30℃,温度降至10℃以下时摄食与活动逐步减弱,降到5℃以下时开始冬眠,水温**过32℃以上时活动明显减弱,温度**过35℃时会导致青蛙陆续死亡。 2、湿度:青蛙皮肤没有保护体内水分蒸发的组织结构,只靠皮肤腺体分泌的黏液来保持体表的湿度显然是不够的,因此栖息环境既要有水的池塘,还要有杂草丛生、温暖潮湿的环境。 3、光照:青蛙昼伏夜出,怕阳光直射,但趋弱光,光照对蛙体新陈代谢、生长、生殖均有促进作用,如长期在黑暗处生活其生殖腺难以发育成熟,甚至停止产卵和排精。 4、水质:青蛙蝌蚪要求蛙池水域有较高的溶氧量,一般要求达到渔业水质标准,成蛙、幼蛙虽然用肺呼吸,但水中的溶氧高对其仍有良好的作用,PH在7~8为宜,一般盐度不**2。 青蛙养殖池建设 1、种蛙池:种蛙池面积一般为4~10平方米为宜,池高0.8米,池内水深0.1~0.15米,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∶1,并设有栖息的石穴,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,湿度保持80%。 2、孵化池: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,池高0.5米,水深15~20厘米,水质清新,pH6~8,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,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。 3、蝌蚪池:蝌蚪池面积3~8平方米,池高0.8米,水深3~10厘米,pH6~7,水陆比2∶1,需遮光饲养,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。 4、幼蛙池:幼蛙池面积4~6平方米,池高0.8米,水深一般10~15厘米,水陆比2∶1,池内铺设3~5厘米的小石子,筑有石穴,水质好,pH值6~7.5。